「待別人總嫌不夠,給自己唯恐太多!」這是我最近忽然有感而作的一副對聯,對的雖不工整,卻是對我老伴一生做人處世待人接物很恰當的寫照。我想,這可能是她父母為她命名,取了「克讓」這個名字,就決定了她一生克己讓人的性格。
我們結婚五十年來,我從未見過她與任何人爭論過什麼,更無論爭吵了。她總是和顏悅色靜靜地聆聽別人高談闊論,間或附和幾聲,也是輕聲細語,不會搶話,不會蓋過別人的風頭,當然更不會發言辯駁與人針鋒相對了。我常笑她好像是相聲中捧哏的,很會幫腔,不吝讚美,讓人覺得有了知音而愉快。她待人又很親切,誠懇,所以親友、同事都樂於和她交往。
在她將近四十年的公務生涯中,似乎也沒有與人爭過什麼。她一生只在人人都認為很肥的稅務機關服務,卻能做到攘利不先。其實,何啻是不先,連隨後;也沒有。凡是與利益有關的工作,無論是納稅人利益、公家利益或是個人利益,無論是外勤或內勤,任由別人競相爭取,剩下別人不喜歡做的煩重文書工作,她也不辭勞累,認真負責,樂在其中。
不必用什麼溢美之辭,說什麼清高,潔身自愛。更不能說是出污泥而不染,或是明哲保身。公家機關絕大多數都是廉潔自恃,奉公守法的公務員,不能以絕少數不法之徒而使全体蒙上惡名。她只是個很基層的小公務員,談不上什麼偉大情操,也不懂什麼與人相處的處世之道,或是施展什麼手腕,也沒有覺得有什麼逆來順受的委曲,只是她天性如此,純出自然的退讓,更沒有想到什麼是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!
在波士頓,有一天我看她在走道上喃喃自語,以為是老人的通病。再向前一看,原來是家裡的那條狗橫臥在走道中,擋住她的路,她正在與狗兒作個商量,要狗兒讓路。我聽了不禁好笑,大喝一聲,狗兒走開,問題解決了!她連對狗兒也要謙讓一番,對人當然更是要讓。
對同事、對朋友要讓,對自己家人、晚輩,也是一樣要讓。最顯著的就是在飯桌上。她總是把好位、大位讓給別人。在琅兒家,餐桌是長方形的。菜只能擺在一端,另一端座位,手夠不到菜,就不坐人。所以只有三邊坐六個人。琅兒家連我們兩老共七人,鈺孫上大學,不在家,正好夠坐。周末鈺孫回來,就差一個適合的座位,她就坐到遠的一端,於是就產生讓位風波,大家讓來讓去,久久無法入席。最後我以禮不可廢的大道理,才把她請到我身邊的大位。
入席開動後,她又忙著給這個挾菜,給那個挾菜。二十多年前琅兒的同學來我們家,都有這經驗,挾得滿滿的一碗都是菜,吃不下怕失禮,要吃下,又實在太多,真是兩難。而她自己卻是像在吃白飯,難得把筷子伸進菜盤,卻又是一絲一絲地挾一點菜吃。不是準備的菜不夠,要省菜待客,而是她的天性,習慣,經年累月,習慣成自然,要她改掉這習慣也不容易。自已一家人在一起吃飯,大家都知道她的習慣,也都見怪不怪,反而要替她挾菜,要強迫她多吃點菜,免得她營養不良,面黃肌瘦,讓我們背上虐待她的惡名。
近年來,難得有客人來我們家,但她的殷勤勸菜、挾菜作風,依然未改。為了避免來客尷尬,還得搬出一番大道理。說是用筷子挾菜不衛生,她會拿出公筷。幸好她近年注重養生,避免吃肉類、蛋類等膽固醇高的食物,幾乎等於長年吃素。澱粉類食物容易增胖,高蛋白食物又會導致便秘,所以忌這忌那,能吃的食物不多。來我們家的朋友,大都已是中年以上,也都需要養生,很多我們家的食物,別人未必能夠接受。以這番道理,要她推己及人,她還能勉強接受一點,挾菜的作風稍有抑制。不過來美國的這幾年,也幾乎沒有請什麼客了!但是她自已近乎吃白飯,很少吃菜的習慣,依然如故!
她雖然是對誰都讓,對我也當然禮讓一番。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常有些「意識形態」的爭議,遇到這些爭議,她對我就當仁不讓了。因此在我們半個多世紀的共同生活中,也常常是南轅北轍,爭爭吵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